宝联勇久探索实践工业化产业扶贫新模式,用扶贫工厂开到贫困人口家门口的方法,让贫困人口可以上班不离村,进厂不离家。“政府支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整合了扶贫相关政策资源,最大限度地激发出贫困家庭、贫困人员的内生动力,整合扶贫相关政策资源,用工业化原理,采取产业扶贫措施,面向市场,增收致富。
在帮扶过程中,公司开展一系列培训,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培养成为了“会做工、会种地、会养殖、会销售”的新型农民和“有技能、会操作、能持久”的专业型技术工人;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按政策所享受的扶贫资金和自己的有效资产资源融入到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和企业等,入股经营;并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村集体经济、企业等经济实体相互入股,采取混合股份合作,优势互补,发展经济。这种帮扶模式符合农村实际,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让农村资源要素充分发挥效能,让特色经济充分发展,让城乡劳动潜能充分流动;符合农村人口特点,有利于因人施策,量体裁衣,量身打造;符合扶贫政策,有利于融合扶贫相关政策资源,释放工业化原理能量,让有劳动能力的人都有劳动权和劳动机会。
2015年底,宝联勇久与朝阳县七道岭乡大马场村合作,利用村闲置会议室,建立了第一家服装加工“扶贫工厂”,基础设施和设备两项投资分别为30万元、48万元,共计78万元,解决就业45人,年生产服装5.5万件,产值达440万元,利税近50万元。2016年,公司又在龙城区水泉村投资38万元,利用废弃大棚建立起第二家扶贫工厂,解决就业35人,利税达30万元。有效地解决了当地贫困农民脱贫易返贫的问题,并带动了部分农民致富。
近期,宝联勇久又确认了继续推广复制这一模式的具体规划,并开始逐步推进、落实,具体规划如下:在龙城区一期建设20家,平均每家扶贫工厂拟投资100万元,解决就业60人,共解决就业近1200人,计划解决贫困人口占40%以上,共解决贫困人口就业480人,一人进厂就业,可解决四口脱贫,即可使1920人完成脱贫。在朝阳县一期建设15家扶贫工厂,平均每家扶贫工厂拟投资100万元,解决就业85人,共解决就业近1300人,计划解决贫困人口占40%以上,共解决贫困人口就业520人,即可使2080人完成脱贫。在北票市一期建设5家扶贫工厂,平均每家扶贫工厂基础设施投资50到60万元,设备投资48万-55万元,解决就业85人,共解决就业近425人,计划解决贫困人口占40%以上,共解决贫困人口就业170人,一个贫困人口就业,可解决一家四口的脱贫,即可使680人完成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