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清政商“同频共振” 政企同心“共赴有为” ——解码“龙岩企业日”
在闽西龙岩,民营经济主体达48万多家,占所有经营主体的98.84%,民营企业近9万家,占全部企业比例约94%。这片红色土地上,在弘扬和践行“晋江经验”过程中,“龙岩企业日”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政企双向奔赴的新篇章。自2015年起,龙岩市委、市政府把每年7月8日设立为“龙岩企业日”,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出台惠企政策、搭建服务平台等举措,助力民营经济稳预期强信心促发展,将“晋江经验”的闯劲内化为制度创新的实践。
2024年,龙岩民间投资增速居全省第四,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外贸出口总额增速居全省第一,民营经济的“上扬曲线”背后,是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亲清政商“龙岩解法”。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专题协调会,到千名干部深入挂钩企业开展联系走访帮扶;从“企业日”座谈会的零距离对话,到“龙岩企业之家”平台的快速响应,龙岩用一套实打实的组合拳证明:亲清政商关系不是口号,而是可量化、可感知的服务生态。
千名干部“沉下去”,企业难题“浮上来”
设立一个节日易,构建一套长效机制难。“龙岩企业日”的特别之处,在于将“一日庆典”升维为“365天服务生态”。
“干部下沉一线、全程参与,既帮助企业规避了政策风险,又通过常态化服务强化了企业的转型信心。”福龙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西泠表示。在福龙马集团,挂钩领导牵头组织,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新能源国补政策解读,明确申报条件、材料要求和时间节点,协调跨部门核查新能源车辆数据、技术参数等关键信息,助其精准申报国补资金。在天博信息,挂钩干部积极宣传和解读惠企政策,协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牵线搭桥促成业务合作。“这些帮助切实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让我们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天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强说。
在上杭县,挂钩干部们落实“一月一联系、一季一走访”要求,每季度至少安排1次下沉式走访调研;在新罗区,挂钩干部们紧盯培育目标任务,以“为民办实事”为抓手,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实时掌握企业发展诉求;武平县建立问题“收集-交办-反馈-回访-考评”闭环服务机制,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在提质效、优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下功夫”——这是龙岩“千名干部挂千企”机制的承诺。1015名市县干部挂钩1500家重点企业,2024年全市累计开展帮扶7967人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问题3985个。
线下政企“面对面”,线上服务“心连心”
龙岩搭建“两个平台”,推动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连续十年,龙岩市举办“龙岩企业日”座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市四套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出席,与民营企业家代表进行零距离对话,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2024年“企业日”,市委书记带头深入挂钩的龙岩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市政府每位分管副市长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76项企业诉求“台账化”督办。
“参加‘企业日’座谈会后,挂钩干部很快带着金融助理上门,帮我们按程序协调了资金周转难题,解了燃眉之急。会上提出的问题,件件有回音。”李小强感慨。“市级统筹、县区联动、部门协同”的立体化工作格局,让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借力突围”。
“龙岩企业之家”平台则让服务突破时空限制。这是福建省首个“企业之家”服务平台,共设企业诉求、政策查询、供需对接、融资对接、科技创新、用工对接6个板块。平台上线以来,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问题4千余个,报市级建立台账清单1千余个;已兑现各级工业企业政策资金约2亿余元,惠及企业超1千家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超24亿元。
“融资对接板块可实现公共信用大数据共享,让企业与金融机构快速配对。科技创新板块能为企业提供项目对接辅导、专利申请等服务。用工对接板块可推动就业信息和市场信息需求双向汇合。”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静介绍平台使用感受。“我深切感受到‘龙岩企业之家’线上平台带来的便利,该平台整合了很多分散的资源。”李小强评价道。企业可以“一键写信”反映问题,快速查询惠企政策并实现精准匹配,还能一键发布供应链需求。
让企业家站“C位”,激活发展动力
民营经济是龙岩经济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优势所在,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首要前提。龙岩通过N项活动,把企业与企业家当作“自己人”。
2024年“企业日”,闽商讲师团走进龙岩,传授新质生产力转型经验。百名劳模工匠组成“助企小分队”,深入重点工业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技术攻关、宣传讲座等。数字经济新锐返乡“集智聚力·合作共赢”对接交流活动为数字经济企业提供资源互补、项目对接的平台。这些活动不仅输送资源,更传递信心——“全社会形成了亲商、重商、敬商的良好氛围,让企业家能够安心经营、放心发展。”杨静说。
如沐春风的贴心服务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引导民营企业在壮大实业根基的同时主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大爱龙岩·龙商助力灾后重建”行动中,民营企业募集资金2700万元,支援“6.16”特大暴雨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21对村企结对共建助力乡村振兴,上杭县优达农业依托“智慧农业”平台带动283个行政村增收。企业家从“受益者”变为“贡献者”。
龙岩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结对联系33个市本级商协会,商会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能现场协调解决的马上办,其余问题由市工商联汇总,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督办落实。“这些机制不仅是政策落地的‘加速器’,更是政企信任的‘黏合剂’。”张西泠说。当企业家的建议写入政策、企业的难题成为改革的靶点,政商关系的“亲”与“清”便有了更加坚实的根基。
“企业有需要,党委政府一定回应”“沿海能做到的,龙岩也要做到”“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自己人”……这一句句承诺正不断兑现——十年来,龙岩市从当地实际出发,创新活动形式载体,不断建立健全惠企机制,持续提升优质营商环境,推动“龙岩服务”走在全国全省前列。“龙岩企业日”的实践也表明:亲清政商关系构建的密码,藏在每一次躬身服务、每一场坦诚对话、每一项共建行动中。
相关链接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