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 以智能制造助力“服装强国”跃升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奋楫2025
大杨集团总经理胡冬梅在总结这一骄人业绩时说,公司坚持把握国家“双循环”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重大机遇,加快数智化转型,持续优化订单结构,培育新质生产力,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胡冬梅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更加坚定了企业励志发展的信心。“去年我们在大规模的设备更新改造方面享受了优惠政策,对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起到很大作用。大杨集团作为纺织服装外向型企业,在持续深耕国际市场的同时,加大拓展国内市场的力度,包括从加工到品牌的转型、服务一个区域市场到服务全国市场的转型,深入参与我国由纺织服装大国向强国的提升。”
作为“中国服装智能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始会员,大杨集团以自主研发的“优思达”服装定制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实现订单处理的程序化、自动化以及远程下单,有效整合了订单管理、量体数据、材料备货、生产工序、终端店面等多方资源,极大提升订单效率,一件定制西服从下单量体到制作完成,最快只需3个工作日,可以满足大规模单量单裁定制化生产需求。
在大杨集团的智能化生产车间,每天有近千件西装下线。智能吊挂传输系统按工序把袖口、衣领、前襟等一个个部件,精准送到各岗位工人面前。智能裁剪、智能悬挂、立体仓储、智能物流等系统各司其职。“在完成数字化改造前,即使是最有经验的样板师,从量体取数据到制作成版,也需要两个小时。而现在,这个过程不到两分钟。”胡冬梅介绍说,现在排版成型后,以投影的方式将等比尺寸映射在裁剪机上,机器自动进行剪裁,大约一分钟就能完成。
大杨集团先后投入超2亿元,打造“全球服装智能化柔性定制生产体系”,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个性化定制有机结合,驱动面辅料采购、版型选取、生产组织、计划排产、仓储物流、运营管理,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排版、智能裁剪、智能吊挂运料、智能仓储物流等功能,让一件衣服的合体度高达99%。企业在顶峰时期拥有超过11000名员工,如今只要4500名员工便能实现同样的产能,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作为一个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大杨集团近年来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旗下领军品牌“创世”入驻沈阳、长春、西安和武汉等地的高端商场;3D羽绒保暖商务休闲裤和知竹·苏绣中式华服荣获工信部“十大类纺织创新产品”奖项;凯门定制从大连走向全国,北京双店、上海、深圳四家门店齐开;凯门职业装以广州、深圳、北京为支点,深度布局全国市场,聚焦精工品质与全方位服务。
大杨集团旗下的洋尔特公司、贸大公司、格尔特衬衫工厂通过“省级智能工厂”验收。洋尔特意大利专线组建完成,格尔特高档衬衫手缝小线已建成投产,格尔特智能吊挂生产车间改造升级,大杨定制“一站式”生产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大货快返业务、小团购业务脱颖而出,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女装、休闲品类异军突起。公司研发的AI试衣、面料单耗计算等新技术已应用推广,全品类智能刺绣模块为产品注入科技魅力与个性化设计,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通过“AAA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荣获“辽宁省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先进单位”。
45年前这个由几十名普兰店的农家妇女,每人自带缝纫机组建的做套袖起家的小作坊,如今发展成为拥有7家智能化生产工厂、40条智能化生产线,年服装综合生产加工能力1100万件的世界最大服装定制企业。
胡冬梅表示,纺织服装是一个大的民生行业,解决大量就业,为美好生活创作出五彩斑斓的产品。“未来,我们要在继续做好出口服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国内市场的大循环,让全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此,大杨集团最新制定了‘品牌大杨、定制大杨、数字大杨、绿色大杨、文化大杨’新战略,将发挥企业多年来积累的产业优势和行业资源优势,加快转型升级调整结构,引领行业发展,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普兰店区纺织服装产业。”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