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工商时报:将“企业所能”与“乡村所需”连接起来
近日“万企兴万村”行动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4年来的进展和成效,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引导民营企业更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会上发布了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共有100家企业和单位入选。
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强调,要尊重市场规律,维护农民利益,践行先富促共富理念,健全联农带农机制,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把握改革机遇,推动民营企业自身技术、产品、治理创新,推动产村融合,促进产业融合,带动产城融合,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是党中央立足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着眼民营企业特色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组成部分。
“万企兴万村”,一方面巩固拓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成果,另一方面开展“回报家乡”专项行动等各项协作活动。如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家熟乡情、重亲情、懂管理、善经营、有实力、讲信誉、受尊重、乐奉献等优势特点,引导民营企业弘扬“义利兼顾、以义为先”光彩理念,积极到乡镇、村等投资兴业、回报家乡、造福桑梓。
“万企兴万村”,将“企业所能”与“乡村所需”连接起来,充分发挥企业与企业家的优势,带动乡村与农民的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与此同时促进乡村文化建设。“万企兴万村”,即将企业家的个人优势资源以及企业的组织技术等优势资源与乡村自然文化资源相结合,共建当代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目前各地积极推进“万企兴万村”活动。以贵州为例,第一部分是产业帮扶,这也是核心所在。贵州通过1961个产业帮扶项目,实现182.8亿元的投资,创造88751个固定就业岗位和339070个临时就业机会;第二部分是公益帮扶,贵州6306个“兴村”项目中,公益帮扶项目4003个,捐赠资金1.99亿元,捐物折价1.8亿元,培训乡村人才69242人;第三部分是跨区域合作,如粤黔协作等,通过产业项目签约、村企结对、捐款捐物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协作;第四部分是消费帮扶,通过举办专场对接活动,新增消费帮扶采购12.65亿元,新增参与帮扶企业数282家,为乡村产品打开销路,也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万企兴万村”是社会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城市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一种反哺,是城乡融合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城乡融合平衡发展,才可能促进产业经济的健康循环发展。城乡失衡,将带来经济的失衡。此外,“万企兴万村”需要更多的优质企业发挥优势,参与到乡村的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等。
在推进“万企兴万村”的进程中,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促进乡村发展的长效机制,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与会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表示,要深耕乡村产业,支持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和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网络销售,进一步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围绕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民营企业承担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搭建政企对接平台,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改造提升、乡村旅游运营管理等,打造一批网红村、艺术村、精品民宿村。
期待更多的企业家关心乡村、反哺桑梓、发挥优势,为家乡的振兴尽一份力量。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