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支招:民企如何把握两会重大发展机遇——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专家解读研讨会
近日,全国工商联主管的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举行以推动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的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专家解读研讨会。与会专家结合自己所在领域,从服务民营经济、促进“两个健康”的角度,对刚刚胜利闭幕的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进行了精彩解读。
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沈建光
中国在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运营上起到了引领作用,特别是这次抗疫当中,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中国可以在所有国家中实现最好的防疫,复工复产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去年实现了经济正增长,出口一枝独秀。
未来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确定趋势,数字科技、数据等数字化、高科技红利正在替代人口红利,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助力。发展数字经济有三大战略意义。一是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潜力。数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得数据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升级将更多表现为数据要素投入带来的边际效率改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能够激活创新生态,大幅减少中间环节,有效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盈利水平,最终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二是有助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展数字经济将畅通供给与需求间的信息渠道,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的高效衔接,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数字化产业链将打破传统制造业的国家边界,数字贸易使服务贸易重要性显著提升,有助于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三是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数据要素、数字科技赋能劳动力等传统要素,通过提高生产效率、畅通要素流动,有助于提升就业质量、改善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差距。
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新趋势:一是疫情加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各地积极鼓励“新基建”,既是拉动有效投资突破口,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各个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政府治理方面,各地积极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起城市级数据中心,打破交通、规划、环保等各个部门数据孤岛,使其更高效地沟通、协同。二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两大实现形式。其中产业数字化涉及整个传统产业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进程,它涉及的产业范围更广,是未来数字发展的主攻方向。
产业数字化发展主要有三个趋势:一是数字要素重塑全新的商业模式。它可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的价值。二是科技创造和传统企业的融合共生。在商业服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型互联网平台可以打通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物流链、金融链,为传统的开发者提供基础设施和科技支撑,带动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三是政企协同,推动产业数字化的转型。未来数字政府的引导、平台的支撑将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模式。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京东科技集团研究院院长)
通过科技创新 优化稳定“两链”
■王理宗
产业链、供应链是企业的生命链、协作链、循环链,政府工作报告及“十四五”规划指出,要优化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也凸显出了一些短板:一是观念有待加强,企业认为钱可以买到所有产品的观念要改变;二是核心技术和零配件对外依存度太高;三是点太多、链太长;四是位置比较低端;五是布局不够合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为此,一要推动“两链”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网络化,目的是要“稳链”“强链”“补链”;二要优化“两链”的布局;三要加强引链,重要的是引人才。
现在科技、产业革命风起云涌,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层出不穷,如何打造新产业链非常迫切。“十四五”规划释放出确定信号: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尤其是向头部龙头、具有支撑力、感召力、影响力的企业倾斜,采取揭榜挂帅的机制。也明确了要推动资金、技术、人才、机构一体化。这对民营企业家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未来竞争就是产业链的竞争,我们必须要抓住现在重要时间点赶超。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
以科技创新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新动能
■黄剑辉
“十四五”时期民营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一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型民企可积极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立足高端制造目标,不断提升产品力与竞争力。二是绿色环保产业迎来新机遇,民企可重点关注汽车尾气治理、节能节水、循环水处理、污水循环再利用、工业废气治理、土壤污染治理、垃圾焚烧发电等细分领域以及相关化工产业的发展机遇。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将加快优化,大型民企可加大整合产业链,提升协同发展能力。中小企业可选择我国具有产业链配套优势的区域发展,充分利用行业内大型龙头企业的引领优势,做精做专。四是民生事业蕴含大量机遇,社会办医、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线上教育等存在广阔空间。
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以科技创新创造新动能。一是大中小企业要加速融通创新,大型民企可着眼于整合供应链内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资源,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提升产业链整体科技水平;中小型民企可在专长领域内进行突破,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加强与核心企业的合作。二是加快数字化发展,民营企业应进一步加强5G等新技术的应用,逐步实现生产服务的数字化升级,有效改善自身产业组织效能。三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完善科技项目和创新基地布局。四是强化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拓展产学研用融合通道。大型民营企业应充分利用政府、大型企业、高校等科研机构提供的共享外部研发资源,努力发掘自身研发潜力,通过创业创新带动企业发展。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
民企转型要专注创造新需求和提升研发能力
■滕泰
“十四五”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战略思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指出,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内需一直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点,“十四五”期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来扩大内需。一个国家经济结构变成供给老化或供给过剩时,扩大内需就是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新供给比重降低供给老化比重。从政策上来看,扩大内需不会再走原来的老路,而是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路子探索一些新政策。因此不论是产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改革、减税降费还会继续深化,新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政策也会不断出台。
第二,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重视研发。创造新需求和提高研发投入的有效性,是民营企业家创新转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创新应用场景和消费场景也是创造新需求的重要方面。要把人们潜在的需求用产品服务场景体验的方式给予更好满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的价值来创造新需求。
第三,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要提高中等收入群体;从供给侧角度来看,要将要素和产品相结合。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人,到2035年预计会增加到7亿人,中国消费者足以支撑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民营企业家既要重视全球市场,更要重视国内市场。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用好相关政策 推进高质量发展
■史丹
依据政府工作报告,与企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有间接和直接两种。间接政策,实际上也是环境政策,主要包括宏观政策、政企关系、实体经济政策、公平竞争政策四个方面。关于宏观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话: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宏观政策上,与企业最直接相关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扩内需,实际上就是稳定和扩大消费,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政府主要投资在基础设施方面,这样就会对整个社会形成很好的拉动作用,政府增加投资有乘数效应,也会给民间资本带来很大的杠杆空间。二是惠实体,注重发展质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到,金融机构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分。金融业的发展要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重质量,即是要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这两个重要目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非常重要。此外,针对“十四五”时期二氧化碳排放和单位GDP能耗的具体目标,节能环保技术、新型装备都会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轨道。三是发展实体经济。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直接政策,即对中小企业来说最有效的政策,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减税费、降成本、惠融资、贴用工。
为什么要减税费?调查发现中小企业成本困难主要体现在人工成本、社保负担、房屋租金、水电气暖、物流成本等六个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中小企业成本高的问题都有相关的措施,包括提高增值税起点、简化公务费用等。如何帮助制造业和中小企业降低成本,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改革的办法来继续降低基础产业和基础产品供应的价值,对一些企业融资贷款有一些具体举措,今年务必要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成本要稳中有降等。针对中小企业成本高、融资难等问题,都有相关的措施。对于贴用工而言,降低中小企业的工伤保险费以及社保费用,对企业是直接有利的。此外,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高端创新人才和生产线技工的缺乏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了要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对企业推进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调低增长预期目标是一次重大转变
■管清友
有关增长预期,政府工作报告里确定6%以上,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变。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增长阶段仍处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要确保前后衔接。另一方面是让我们要保持一个更稳健的步伐。现在国际市场的风险也比较大,国际环境的变化也比较剧烈,我们国家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无人区”,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探索,因此需要更稳健。
从长远来看,中国大概要多久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根据疫情发生以后中美两国的情况测算,如果疫苗生效并得到有效推广,疫情在2021年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将可能在2028年赶上美国。如果疫苗推广不及预期,国外疫情持续四到五年时间,中国将可能在2026年超过美国。
今年很可能是全球流动性出现拐点的一年,这并不是所谓的急转弯。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讲到了不急转弯的问题,为什么要提示关于流动性管理的风险呢?这是市场对于宏观政策变化产生的预期。市场人士所谓的流动性管理主要根据企业、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感受来描述,和不急转弯并不矛盾,只是出发点不一样。从企业和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二级市场的角度看,在不急转弯这个政策之下可能出现的一些边际上的变化,从股票市场的反应来看,市场已经开始提前消化所谓的边际上的拐点。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
民营经济在创新上要有更大作为
■徐洪才
民营企业要抓住“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难得机遇。未来我们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发展要扣住“三个新”,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后疫情时代,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依托创新,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技术竞争力的核心,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要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十四五”时期及未来的产业重心,应该走向构建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这将为民营经济提供广阔的空间。
经过疫情冲击考验,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充分体现,提振了大家对未来的信心。我们通过改革创造了改革红利,通过创新创造了创新红利,民营经济应该大显身手。按照“十四五”规划目标,每年接近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会拉动内需、投资、消费,特别是在一些重点发展领域,比如高科技、制造业,社会保障、养老产业等,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等过程,民营企业要搭上顺风车,要大有作为。
民营企业要顺势而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有关创新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包括对研发投入的税收支持,对基础科研的投入,高校、科研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作为民营企业家要聚焦创新,同时要坚持合规经营,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在提升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实现创新突破,有三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未来5G技术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数字经济会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引擎,要抓住机遇,要吃透党和国家政策,用足政策,把自身的业务发展和国家的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推动自身体制机制创新。在人才政策、激励机制方面,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引自觉加大研发投入,同时要积极开拓全球市场。此外,民营企业家要全面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时代的需要。在创新意识上,要提高政治站位,紧跟时代前沿。要提升风险意识,自觉遵守监管部门提出的“三条红线”等相关规则。
总之,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量力而行、防控风险。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紧盯发展大势 加强战略研究
■李志起
国家正在不断从政策、制度和法律等各个方面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民营经济的发展,尤其“十四五”期间,是我国民营企业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民营经济要在以下方面把握发展机会,增强动力和信心。
第一,短期来看,民营企业要利用好2021年政策的窗口期。转守为攻,积极调整发展目标,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强化做优做强的核心战略能力。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30条政策,宏观政策没有“急转弯”,强调保持连续性,这是民营经济的“福气”。中央出台的政策不仅利当下,更利未来,这些政策是长期执行的,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其效应会越来越明显。随着外部环境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家应加强战略研究和调整,完善战略管理能力,主动对战略升级和重构。
第二,中长期来看,民营企业要紧盯国家发展大势,在大趋势和大变化中抓住发展良机,用好自身优势,实现做优做强的目标。“十四五”规划是民营企业要熟读、精读,读透、读懂的“发展路书”,企业要顺应形势,抓住新机遇。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思考新的变化。一是要做积极有为、发力科技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主攻手。“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这为民营企业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打开了一条新通道。二是要做善抓机遇、提质增效,新经济、新业态的践行者。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通过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催生叠加效应、乘数效应,提高产品质量,熨平供需不匹配,有力连接产业链和畅通供应链。三是要做响应号召投身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乡村振兴是继脱贫攻坚后新的国家“一号工程”,民营企业可因地制宜,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四是要做放眼海外、率先行动、布局全球市场的创业家,努力成长为跨国的、全球的、国际型的企业家。
(作者系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
微信公众号